童坊的前世今生
涂明谦
我的同事经常说我是汀独,我其实不是。
作为福建人的自觉一直都有的,尤其是闽人的自称,我从未有障碍,只是大多数时候,会把汀人的自觉放在更前头罢了。原因就是因为闽江,也从长汀发源。因为童坊河是闽江源头之一,这是汀人也是闽人的重要依据,故而汀州在上古时期为七闽地,与河川之走势、水流的朝向是相关的。
我因童坊河而研究过闽江的全长,算是一种很特殊的缘份吧。
那么到底童坊在何方?我想,说一说童坊的古往今来。
童坊很近。
离城很近,故老相传,东北向走上五十里,就是了。多近呢?汀州城里开元寺的铜钟声可以在童坊听到。《临汀志》:“钟声至远,闻于五十里外大息岭。”又或者说,童坊从方言上看,与汀州府城附郭诸坊还有青泰里诸坊是一体的。也就是从大同镇出向西无论从铁长、庵杰、馆前从龙头坊入童坊,还是从师福、新桥过大息岭到童坊,甚至到河田诸村,她们基本是完整一片的汀北方言区。这个方言区还沿着峡谷从举人村向下浸染了南山北部诸多村庄。
这种方言的近会让人产生错觉,似乎童坊就在城外不远。
童坊真的很远。
四面高山,无论从周边任何一个区域进入童坊,都须要翻过大山。这些山又都是长汀最早的那部分。
高山知多少?
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6 座,八百到一千米的山峰有42 座!尤其是长汀与连城交界之处,断层抬升,群峰联翠,绵延三十多公里,千米以上的山峰连接在一起,共有19 座。
长汀县的最高山峰便在童坊了,名曰白沙岭,海拔1459 米。差不多所有有名有姓的高山都在童坊了,如同群山齐集开会。一百四十多个自然村,两百多个村民小组,就散布于这群山之中,如同文明初期撒下的火种。
从馆前方向有东阳山- 大息岭横亘于西北部。《乾隆长汀县志》:“大息岭,县东北,归阳五十里,岭顶有铺。”
从新桥方向则有平原山- 龟岭纵向阻于西面。《乾隆长汀县志》:“归岭,县东南五十里,路通连城,又名龟岭。”
《民国长汀县志》:“归岭县东南五十里,青巖里,林坚深峻,黛色参天,路通连城,夹道流泉之声,潺湲不断。山多青石,可充碑碣柱础之用。邑人杨濬诗云:‘江程苦濡滞,岭路识归来。磴曲回肠转,山空望闻开。执蓝犹草舍,琢石有碑材。冷翠对为荫,松涛万壑哀。’乡处十梁文开于峻险处,修蓄路树,前县周批奖:有功行人。”今天我们过归岭,真是归家之归,而当年则是人老归去之归。里头提到“山多青石,可充碑碣柱础之用”,常常会让研究者误会这就是青岩里的来由,其实不是的,这在后边我们会专门讨论。
连城罗坊方向则虎忙岭纵向阻于东面。《乾隆长汀县志》:“虎忙岭青岩里,山蹊险僻,谷没崖沉,虽虎亦忙,故名。”南部和东南部,举人村与青潭核心带之间,也是被群丘阻于南面。这一带的山基本都是有名字的,为何?因为大山将人类阻滞,人类受到了挫折,便对山起了敬畏,于是山便有了名字。那些随便就能踩过去的矮小山丘是不会得到以崇高命之的名姓的。
更复杂的记载见于《民国长汀县志》:“虎忙岭县东南一百里,青巖里。山蹊险僻,谷没崖沉,虎亦忙,故名。石磴,若累棋,若旋磨,绵互而东,三十里至野狐垅,入连城县界。按志载,虎过此亦忙。今则,铲高直曲培凹绩陷,已为坦平孔道矣。邑人杨濬尝过此山有诗云:‘十里上山又下山,路行正直荡平间。荫多碧树人无暑,险失青巖虎亦闲。’连城童能元曰:‘由平原腾涌而南直上者曰归岭。岭水左流宋坊、大埔,历连之焦坊、王坊,至大坪下、杨梅滩、石固潭,跨度头桥,越溪尾、徐坊、许坊,至柯坊会邑之大河;右水流罗坑口,仍入湘洪滩,从归岭复逆,上矗立千仞者,曰赤峯嶂,山势嵯峨,特耸鸿峻,嶂分而东下,陂陀漾衍为南山峡,崚嶒顿起则大灵山也,遂由璜坑、水头过峡,左分水为北安里水源,右分水为新泉水源;由是复东,向逆行见奇峯特起,上侵云汉者曰虎忙山,延袤三十余里,路峻险绝。旧志载:虎过忙也。山半结庵为行人憩息。横嶂排空,势若浪涌,东趋于青巖,遂历萧坑、坪上,过卢家畬,其水左流汀之罗坑、赖屋,而归北安。右流汀之曹坊、连之温坊,达朋口。由卢家畬而突兀顿起者,曰邹磜。腾涌而北上者曰西宝嶂。历张坊之三峰顶,至宋升砦,从杨梅岭西向而行,穿田而峭拔者曰叶屋岭。北行达棋子岭,水东西分流,为汀连之界。”
这里可能是福建最复杂的区域,山脉围着小小平地重重叠叠的环绕着,且都有名字,长汀与连城的县界在千年之中已经变迁过很多次,不变的是山川与河流的走向,还有那些村庄永恒的名姓。
童坊西南面有流源大岭,也就是今天赤峰障所在的群山阻滞。《乾隆长汀县志》:“流源大岭,县东南四十里。”
可以说童坊所在区域,真是群山万壑中的一小盏,文明之火正是在这灯光一豆之中开始燎原的。从这一地形说,也是为何童坊现在镇治所在的区域,在汀州故老相传中被称为“青潭峒”的原因。
峒者,山间相对比较大的平地。
青潭峒- 彭坊区域只有相对大的平地三块,分别为童坊、大埔、彭坊,镇里还有一些区域小一些也以峒命名,但较小且不连续,如水头峒(黄坊- 揭坊一带)、竹子峒(胡岭一带)。
所以童坊的远是不与人间往来的世外桃源式的群山之远,村庄与语言古朴,如同上古洪荒时代走来的巨人,呼吸着特别的节奏。
童坊古代“青岩里”之名由来。
唐宋以来,长汀共有三乡,衣锦乡、永宁乡、古田乡,青泰里和青岩里都是归属衣锦乡的。其实最早的时候,童坊区域与河田、策田这些区域是联成一片的,唐宋合称青泰里。至迟到南宋时,拆分为青泰上里和青泰下里,青泰上里就是今天童坊镇治所在区域,而青泰下里则是河田+ 策田所在。
青泰和青岩的青字,来自童坊区域内的青潭峒,是可以确定的,有趣的是青泰上里和下里分家,合并别的区域后,青泰下里带走了区域中没有的青字,而独立叫青泰里了,而保有青潭峒的青泰上里,则合并了岩头区域,改称青岩里了。
《临汀志》中记载了相关信息:“归岭铺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长覆铺在县东南六十里。岩头铺在县东南九十里。”
这个岩头,就是今天和长汀童坊接壤的连城罗坊。岩头团包括今天连城罗坊(岩头团南)加上北团(岩头团北+北安里)两个乡镇的地盘,原本是古田乡的组成部分,在宋代建莲城县时,将唐代古田乡中的六团、里与莲城堡合并,建立了一个新县。而没有被莲城接纳的部分,古田乡的剩余 部分,则还归长汀所有,比如说现在上杭的 步云,当时的贴长(铁场),现在的连城的罗坑+ 北团当时则叫岩头团,还有就是现在连城的宣和乡的大部当时叫河源上团,都还留在了长汀县。这段公案当年困扰我很久,后来慢慢摸索便发现莲城的建县,居然是从中间截取,以至于现在上杭县古田北部区域成为长汀飞地。
一直到1951 年4 月四堡和罗坊划归连城,青岩里崩解,归入历史,而童坊则与四堡未带走的彭坊合并,童坊这个镇级地理名词正式走入长汀人的记忆中来。
这个过程,和宣和乡的名字来历很是相像,半溪峒和南山坝原本为宣德上里,合并河源里后,称宣河里,再分家,宣字就被河源里带走。此过程可参看拙文《汀州 | 南山南 》。
这便是从唐宋至明清,青泰里与青岩里的千年纠葛,大体就是这样子的了。今天从童坊去河田、策武,仍然是便捷孔道可走的,其实是不必远绕县城走的。
现代童坊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就是古代青岩里除去了岩头团的部分,再加上原属四堡里的彭坊区域。
《乾隆长汀县志》:“青岩里统图二,计村二十二。赖屋,罗坊,叶屋,老长坑,岗头,萧坑,黄敷,富地,坪上,坪田营(除赖屋以上为岩头团并入,今天罗坊、北团之地,以下今天仍在童坊境内),宋坊,曹坊,水头(水头峒),刘坑,林田,长埧,胡岭(竹子峒),禾仓坑(今天禾生村),童坊(青潭峒),香坪,拔里,?桥夹(今天双桥村)。”
进入现代民族国家后,童坊则有村如下:童坊,禾生,黄坊,林田,新畲,长春,赖屋,胡岭,马罗,下坑,大埔,葛坪,赖屋,彭坊,龙坊,青潭,举林,举河,双桥,别哩,横坑,刘陈,红明,肖岭。
童坊是长汀的吉地。
龟岭水源汇入龙坊,形成龟龙合流,这是形家指示之玄武镇北之相,而童坊所在的位置,也正好在长汀的北部,故而万物向北宗龟龙,此为大吉之相。
童坊有龙文化
若以镇为单位,童坊可能是全国拥有龙字地名最多的乡镇。从回龙寺、龙潭、龙泉、龙泉寺、龙泉桥、龙藏寨、后龙山、龙德寺、龙桥、过龙陂、龙溪河、龙溪寺、龙福寺、聚龙潭、龙下峡、龙头坊,加上特产龙泉茶,传说白龙马,非遗项目刻纸龙灯和稻草龙,真是龙族聚会。
闽江上源
千里闽江,此为一源。从建宁开始算闽江大约560 公里,而从童坊开始算,则有460 多公里。加上古城的贡水上游,和庵杰的汀江源头,童坊的闽江之源,长汀其实是三江之源,赣江(长江)、汀江、闽江,上风上水,源源不绝。
新兴的旅游胜地
举人村的闹春田,已经在福建有相当的名气,很多人会在元宵前慕名而来,只为了看一眼血性阳刚的成年礼和“走烂泥田菩萨”盛况。这里也不多说,如有兴趣可以参看《汀州闹春田 》。
龙头坊到龙下峡,则是自然风光中之极美者,碎石为坡,遍生地菍的天然峡谷。乡人常从高空借无人机视角望去,可见长河白水右左搏击碧岸,险恶处巨浪裂石腾空,如群马夺门涌出山谷,又如鱼虾作蛟龙之变。夏天入龙下峡,天然富氧空调,可调养钢铁城市之伤病。
峡中有修于70 年代之前的引水工程,直达下游连城。上山下乡的人们与我的闽西乡人一起,凿石峡谷绝壁之上,蜿蜒数十里有如红旗渠。我谓之驯龙有术,改天换命。
彭坊之刻纸龙灯显然是周乡盛产玉扣纸之产业升级,将文化以显性方式镂刻于纸叶之上,再于暗夜中燃灯而照之,彰而显之,此乃文- 化之本质。
而稻草龙则显然为上古傩仪式之留存,送瘟而祈福,祝酒延寿,吾乡之民,大有古风。
马罗萧坊的梯田,每至收获之节,总能引来游人无数,其实何止梯田?山间之流泉飞瀑沿途停车便可以抚触,活泼泼如童子,随意攀山越岭,濯手浣面则可以之超山越海。山顶更有鲜水潭,此为当年青岩里之一大特色,鲜水潭也并不止一处。潭水清澈而不知始终,可饮,故名。汀人谓水清为鲜,水浊为浑。
断裂的峡谷,相对独立的山乡区隔,文化多元,正是成就今天童坊的原因,或者便是因为文化的底层便有龙纹,沟坎不平,百折千回。
童坊有田,如龙鳞叠放。
1981 年全镇人口大约2 万,而耕地大约2 万6 千亩,人均一亩,森林面积一十九万四千亩,人均近10 亩。这在诸多乡镇中是比较少有的富足。所以我自少年时所识童坊人大多平和淡定,务实。但我想说的倒真不是这种被现代货币量化过的“富足”。
从前农人们视为畏途的梯田,现在成了大多数人眼中的农耕代表,春耕前放水蓄养半山云影对长天,夏秋收获时青黄田坎切割金黄,在朝东的大山之侧如巨人登天之梯,成为远近人们争着来观赏的特殊风景。
所幸梯田总量在田亩比例中占比不高,于是我会为童坊的先人们感觉好过一些,虽然我今天和别的游人一般无二的赞美那些梯田,她们在石山嶙峋的土地上被雕琢出来,是功用与审美结合到极致的表现。
童坊有茶,甘美如瑶池玉液。
由于长汀县千米以上高山大多数都在青岩里一地,所以那些需要海拔高度和日照、水份的茶树很多就是以野茶的方式存在于此的。再加上经过无数“水塔”过滤,此地水质极佳,催生好茶,也必然催生好的饮茶传统。《临汀志》:“玉泉在长汀县东南七十里。清泚而甘,流为瀑布。有僧卓庵其下,前后植茶,其品甚高,与建溪相伯仲,号玉泉茶。”
玉泉寺今天仍在,便是今天的胡岭附近,而古人用于冲饮的井泉之水,则是村中的万福井。玉泉茶的原料自古便不止是茶叶,还有很多如灯笼草和各种树叶,其实上古流传的茶叶在汀州地区一直都是种类繁多,这些茶叶有些流传下来,有些则随着“流民茶”这样的名称被遗忘,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关于汀州的饮茶传统,可参看拙文《南渡,万物为茶 》。
童坊有树,树有繁花。
童坊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1% ,西宁试药员招聘这是一个真可以“氧”人的地方。
在别处比较珍贵的树种比如南方红豆杉和毛梾、红锥、南紫薇,在这里其实只是比较珍贵罢了,而一些会生长栗果类的植物在山林中却是以树王的形式存在,像宫崎骏《龙猫》里那些已经沟通天地的神树,秋来去那些槠、构树之下捡些构圆、野锥,想必是童话一般。
春上白沙岭时,满山的高山猴头杜鹃,会一齐以繁花如锦的形态向东君致敬。她们高洁典雅,只在五百米以上的高山峻岭之上怒放,且必然是在春寒料峭之时。
因为高山四维,童坊便从不缺野花、野果,我自幼便羡慕童坊的各种美好,但童坊的人们很多时候会把他们的安定与富足归因于童坊的富庶是由于有神明的加持。
童坊有神明。
《乾隆长汀县志》:“惠宽大师,本姓叶宁化人,入长汀开元寺出家,遂彻心性。时州有虎害,师驯服之,衆号伏虎禅师。南唐保泰三年,因平原山龟峯狮石之胜,创庵名曰普护。其侧有军岭,高峻无水,师于磐石以鍚击之,水出不竭。七年,汀大旱,迎师祷雨。师曰:七曰不雨吾当自焚。及期如故,师命积薪跏坐,棚火未及燃,雨下如注。建隆三年九月十三日,师圆寂。厯绍兴迄淳煕四朝,以救旱功封威济灵应普惠禅师。绍定间,郡盗薄城,师灵应为保护,每夜守城士卒见二僧廵城,徃来不辍,相传即师与定光也。嘉熈间,州人上其状,复加号妙显禅师。国朝顺治三年,显迹。详定光大师传。”
定光与伏虎,加上观音,合称三太祖师,是汀州人崇祀最广的神明,平时的祭祀不绝,到了正月十三,几乎所有的乡镇都不约而同有相应的祭祀。他们不但在汀州被祭祀,同时还随着客家人的脚步下南洋,过台湾。今天淡水的鄞山寺,也称汀州会馆,就是以定光伏虎作为核心神明崇拜,而依托这些神明,他们将在大陆开拓青潭峒和汀州的经验,移植到了台湾,将台湾由蛮荒之区开发成今天的宝岛。
山有神灵而名,所以在长汀诸多名山之中,是无法回避平原山的。《乾隆长汀县志》:“平原山县东南五十里,涧谷深窣,山环岭复,有龟峰、狮石诸胜,伏虎禅师住鍚处,寺燬于火,今修。”山名平原,而寺名广福,千载福佑,已经是客家人心灵依托的家园。
当然神灵护佑者,皆为勤心劳力的开拓者。那些山林与土地,都是他们流着血和泪,一刀一斧头的斩开,一锄一畚箕的平整,只在禾苗壮大开花时和收获时,神明会随着燃烧的香料与供奉的酒食,如山峒间的轻风一般降临,将人们心灵的伤痕故痛一一抚平。
《乾隆长汀县志》记下了清代长汀县令徐曰都朝拜平原山的诗句:
“题平原山广福院徐曰都
一层楼阁一层云,花映禅堂水映门。
无数名山空过眼,好风新霁上平原。”
而《民国长汀县志》中则这样描绘平原山:“平原山县东南五十里,四堡里地名象牙林,山环岭复,林樾清翳,一径盘折,仄如衣带,窈窕螺旋,白云弥漫山谷迥绝人境。有龟峯、狮石诸胜,为伏虎禅师住锡处。山乡苦汲,师卓锡,三泉涌出,甘洌沁人。寺建自保泰三年,赐额广福禅院,佛灯鱼鼓,至今未寂。”
童坊的神明,就这样从高山一路影响到汀州府城的平地,从汀北到汀南,从闽西而粤东,自福建内陆山区而大洋之滨。例如九月十四,例如正月十三,例如六月半,那都已经是汀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一个带着浓重文化沉淀的时间节点。
过去现在未来的人们,无数次平步平原山,向自己的心灵朝拜,将那些意志之城重新加固,将上天的垂怜与自己的努力结合,在世外桃源一般的村庄中将镜花水月转化成现实的好风长吟。那些神明的脸孔便由原本的暧昧模糊的样子,渐渐与乡人变得一模一样。天长日久,地方长相脸廓与线条中便有了天圆地方的特征,那是神性的成份。神人就此合一。
因由这神性,我们便在这方天地中,有了无数爱恨情仇,与人联结成社会,而对土地河川,迸发出深沉无比的热爱。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苏鑫试药员招聘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