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男子与父赌气流浪5年的新闻引发关注,5年来该男子在成都流浪街头,捡花篮为生。
我们知道与父赌气流浪5年这种方式不可取,但父子相处也有不少现实问题,下面将介绍两种方法教你父子如何相处,不妨看看。
一,与父亲赌气流浪5年:
靠什么生活?
捡花篮卖到花店为生
离家仅240公里,今年30岁的吴伟始终没有踏上回家的路,在外晃荡5年,一无所有。
他说他回不了头,虽然他已厌倦了漂泊。
父亲一开始坚持认为,都是为了儿子好。
“等他到了我这个年纪就明白了”
。
最后他撑不住了,踏上了寻找儿子的路程。
10月10日这天中午,武侯区一家花店外,吴刚找到了已消失5年的儿子,吴伟这才结束了流浪生活。
捡花篮为生,被保安送进派出所
刚开始的几个月,吴伟还持有积蓄在二环边上租房住,快到交房租时间,他没能找到工作,之后就没钱租房了。
“夏天还好,哪都能凑合,冬天就不行了”,肯德基,网吧都是吴伟过冬的地方。
“白天一些酒吧不营业,大厅可以进去睡觉”。
吴伟混迹网吧,也碰到一些“老江湖”,他认识一个河南人,专门靠捡花篮卖到花店为生,“哪里开业,庆生要摆花篮,都可以去,最开始一个月可以挣扎三四千呢”。
说到刚开始的几年,吴伟一脸激动,不过没多久,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多。
有一次,吴伟在一家刚开张的店铺外蹲守,等到晚上就去搬花篮,结果被保安拦住。
吴伟告诉记者,对方当时报了警,他被置于了派出所。
晚上捡花篮,吴伟扛着一摞花篮放到花店门口,白天再去收账,两块钱一个,一次要卖五六十个。
不过,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多,人家店主刚摆出来大家大家跑去捡,这群人便变成保安的重点盯防对象。
切断“补给”,给儿子压力却适得其反
呼和浩特试药
2005年高中毕业后,吴伟没考上大学,亲戚介绍他到沿海一带的一家自行车厂组装配件,没多久他就跑回来了。
“当时我就问他为啥干了没多久就不干了?
”吴伟的三叔私下找他聊天时才了解到实情,“他说人家也是人,我也是个人,为啥我就干这些体力劳动?
凭啥子人家不做事,我做好事还挣得少少呢?
”
吴伟的这番话传到父亲耳朵里,遭到一通怒骂,说他眼高手低。
“后来在电子厂也上过班,都在厂里,每天上班12小时以上,要加班,工资又低。
”吴伟告诉记者,在家人的建议下,2010年他来到成都,在红牌楼公路交通管理学院读中专。
毕业在工地上实习了3个月,又外出闯荡,最后在2012年春节准备回家时,他到了成都后就再没有回去。
吴伟在成都有足够亲戚,住在红牌楼附近。
他虽然没找到工作,每天甚至到网吧打游戏,没钱时,就找亲戚借一点,这事儿没多久就传到了他父亲耳朵里。
吴刚赶紧切断儿子“补给”,让家里亲戚不要借钱,“逼他一下”。
这一逼迫,吴伟就彻底失去了联系。
“后来想过要回去,但不好意思。”
”吴伟告诉记者,其实自己不敢跑远了,只留在成都。
5年之后,父亲在花店找到儿子
去年年底,吴伟在QQ空间里看到表妹说奶奶身体不好,准备回家,结果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了自己,“全世界都知道我爸在找我。”已经准备出发的吴伟犹豫了,最终没回去。
原来,吴刚找不到儿子,就去求助电视台。
“亲戚肯定要指责我,邻居更要指指点点……”吴伟告诉记者,自己本来就混得没个人样,这下回去更不好交代。
吴刚求助电视台之后仍没找到儿子。
后来,他开始走街串巷巷找。
之后,亲戚帮忙出主意,查询吴伟的身份证信息,最后锁定在了八宝街附近的一家网吧。
等吴刚和亲戚打车赶到那里却发现,坐在网吧里的并不是儿子,原本属于儿子的身份证,钱包都在一个陌生人手上。
“对方说是抵押在他那儿的。
”吴刚从钱包里找到几张名片,他挨个打通了电话,直到拨通红牌楼那家花店的电话,对方才告诉吴刚,“是有这么一个小伙,平时捡花篮卖到店里”。
吴刚让店主帮忙,看到后给他通风报信。
10月10日这天,吴伟的父亲,姐姐,叔叔出现在花店门口,“这么多人来接他,这算是个台阶。
”于先生说,刚开始父子俩都不说话,他赶紧对吴刚篇,”说服教育,不要动手,不然又跑了。
”临走时,吴刚悄悄问,“他没有捡垃圾吃嘛?
”于先生笑了笑说,“那倒还没有,不过生活还是很造孽。
”
吴伟结束了流浪生活。
随后,吴刚领着儿子,给他买了一身新衣裳。
“当父母的都望子成龙,儿子不如意时,有时候是比较严厉一点。
”吴刚解释说,自己也是想给儿子一点压力,儿子总有一天会理解父母的出发点是对的。
预期的将来,吴刚长叹了一口气说,不会去吼他了,先让他回去耍演奏,自己想好要干啥,“我还是很支持他,成不成功是另外一回事,只要他肯去干就行。
”
父子关系处理的不好,对父亲和孩子都有不良影响,好在这次没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但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引起注意,遇到家庭问题要小心处理,下面介绍两种父子相处的方法,不妨试试。
二,父子如何相处?
介绍两种方法:
方法1:苛求型的父亲→多认同,多鼓励
每一位做父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优秀的人才,但这位父亲却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规则,对孩子的要求有些太苛刻了。
但并非家长的期望更高,孩子就会按着家长所期望的那样成长。
有时,家长对孩子们持有过高的期望不一定好事,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能只有压力,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动力。
对于男孩而言,他们的动力很多都是来自于家庭规则制定者的鼓励。
方法2: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向儿子明确自己的“规则”
所谓不定时炸弹型的父亲,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那种不负责任,脾气暴躁,常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的父亲。
在中国古代,在“父为子纲”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很多父亲把儿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经常会打骂,虐待儿子。
在现代社会,经历封建观念的逐渐消失,很多家长开始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来面对,但仍然有没有少数的父亲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仍然还持有这样的观点:“我是老子,你是儿子,你必须听我的!
”明智的家长一听,就知道这些父亲的做法绝对是错误的,而且父亲们的这些做法就会给孩子的生活,思想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影响。